1.总体思路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教育支部党员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关于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相关要求,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抓紧抓实基层组织战斗堡垒,锻造提升党员教师科研能力和思想政治水平。未来2年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学习教育的主题主线,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永担强农兴农使命以“党建结对互融互促”创新活动为基础,积极探索支部书记引领机制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模式,凝炼双带头人工作室经验方法。将“两学一做”常态化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
2.建设目标
通过创新组织生活形式,提升支部党员的政治素养和执行力,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创新理论果转化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助推乡村振兴强大动力,实现支部党员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在支部内形成教学科研竞争态势,并形成如下成果。教学方面,入选学校专业建设支持计划和学科建设“双支计划”20人次以上,获校级及以上的教学成果奖1-2项,主编或参编国家级规划教材1-2部;建立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实践基地2-3个,培养硕士研究生20-30人;科研方面,主持省部级以上项目2-4项,发表SCI和CSCI研究论文15-20篇新增横向经费200万元以上,建设乡村旅游社区党建结对示范点1-2个,完成乡村旅游人才培训1000-2000人次。
3.2024年工作目标、具体举措和经费预算
工作目标:2023.09-2024.08,建设社村旅游社区结对共建示范点1个,乡村旅游人才培训500-1000人次;主持省部级以上项目1-2项,发表SCI和CSCI研究论文5-10篇;入选学校专业建设支持计划和学科建设“双支计划”10人次;建立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实践基地2个,培养硕士研究生10-15人。
工作举措:在常态化组织生活的同时,由支部书记牵头,支部委员配合,设置和挂牌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先进示范岗,并联合旅游管理本科生党支部和研究生党支部,与都江堰乡村旅游社区建立共建党支部,采用“旅游管理党支部+示范村”“教师党员+示范户”、“学生党员+示范户”等一对一、一对多或多对一的结对帮扶措施,建成“手拉手”的结对共建模式,形成党建引领乡村旅游振兴长效机制,形成结对支部“结对共建互融互促”新格局。建立支部科研成果适当奖补机制,按成果大小和等次,予以科研经费的奖补经费。准备中期考核。
经费预算(1万元):差旅费,支部8名党员×100元/次/天(交通和食宿)×4次×1天/次=0.32万元;资料费,300元/次×4次=0.12万元;示范点建设费(含培训及配套标识标牌等),培训0.08万元/次×2次+标识标牌0.1万元=0.26万元;教学科研奖补0.3万元。
4.2025年工作目标、具体举措和经费预算
工作目标:2024.09-2025.09,结合旅游管理学科专业特点,优化和创新组织生活;提炼“两学一做”新的助推乡村旅游振兴模式,并选取建设社村旅游社区结对共建示范点1个,乡村旅游培训500-1000人次;主持省部级以上项目1项,发表SCI和CSCI研究论文5-10篇;入选学校专业建设支持计划和学科建设“双支计划”10人次;主编或参编教材2部;建立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实践基地1个,培养硕士研究生10-15人。
工作举措:设立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示范岗,与示范乡村旅游社区建立联盟党支部;运用“专家教授+旅游结对帮扶服务队+农户“的旅游技术支持模式开展培训;准备结题验收。
经费预算(1万元):差旅费,支部8名党员×100元/次/天(交通和食宿)×4次×1天/次=0.32万元;资料费,300元/次×4次=0.12万元;示范点建设费(含培训等),培训0.08万元/次×2次=0.16万元;教学科研及学生先进奖补0.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