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果业的发展不止与果农的收入有关,还关系着乡村振兴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为了解当下农村水果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1月8日,学院“心系果源”团队成员前往重庆彭水进行实地调研,通过采访当地果农、分发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耙耙柑的种植、生产经营等情况,并对其反映出来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耙耙柑采摘园中,一颗颗的诱人果实散发出缕缕清香。团队成员给果农发放了调查问卷,并进行了问卷回收。在与果农的交流中,团队成员了解到,暴雨、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导致当地耙耙柑产量受损,果农们收入也随之减少。其次,团队成员也了解到果园的成本分配比例、产量情况、销售情况等。

“果园太大了,太难管理了。”这是采访果农时,其中一位果农对成员们说的话。随后,成员们深入了解到由于果园占地面积太大,果农们管理果园常常力不从心,不能兼顾到每一棵果树。得知此问题后,团队成员经过讨论,建议果农引入机械技术,并在果园内安装相关设备来实时监测每棵果树的生长情况。除此之外,果农表示水果的保鲜问题也是耙耙柑销售时的一大难点。落后的保鲜技术使得耙耙柑无法实现长途运输,销售市场也因此受到了限制。团队成员建议果农们在耙耙柑采摘后将其暂时贮藏在冷库之中,并使用冷藏车进行运输以延长保质时间,保证售卖时水果的新鲜度,从而扩大销售市场。

打造乡村品牌,做好果业的技术培训工作,果农们立志带领村民们走向共同富裕。对此,团队成员提议,果农们可以依托当地政府颁布的助农惠农政策,利用发达的互联网技术进行大力宣传,扩大“耙耙柑”这张当地水果名片的影响力,推动水果产业大力发展,实现全体村民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