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设为主页|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学院要闻

【求学记】亢伊洋:志在乡途远,情牵月照兴

点击数: 2024-12-06 10:09:48 来源:商旅学院    作者:亢伊洋 唐相鑫 冉忠波/文 魏瑶/审

人物简历:亢伊洋,中共预备党员,商旅学院旅游管理专业2021级本科生。综合测评成绩专业第三。曾担任学院团委就业创业部部长、班级团支书、班主任助理。在校期间主持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1项,主持和参与校级科研各1项;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篇。曾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四川省综合素质A级证书、第一届旅游地理本科生调研大赛全国三等奖、“正大杯”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全国三等奖、全国商业精英挑战赛创新创业竞赛商务会奖旅游赛道全国二等奖等校级及以上荣誉奖励20余项。现已推免至华南理工大学乡村振兴学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


发芽,是破土而出的勇气

大一初进校园,亢伊洋曾经历了一段时期的迷茫与焦虑,进入大学的第二个月,她给自己的一位中学学姐邮寄了一封手写信,在信中写道“我不知道该如何度过这四年,四年以后我又该如何?”十二月的一天,她收到了回信,姐姐在信中写道“去尝试,去探索,只有一次次地尝试那些你不曾尝试的东西,才能找到真正热爱且愿意坚持的东西。”

大一的一次课外实训给予了她方向,在系主任耿宝江老师的带领下,旅游管理专业大一的学生前往了成都大邑县的稻香渔歌进行考察。考察结束后,每个小组完成了一份乡村旅游策划方案,为这个初具雏形的乡村旅游地献计献策。那时的亢伊洋,对这些专业名词知之甚少,甚至连策划里的功能分区图都用的是文档里最简单的几何形状拼接绘制的。当看到高年级的学姐学长策划里完善的大纲、严谨的ArcGIS图、精美的排版时,她对自己的专业产生了认同感和目标感,并暗下决心——我以后也要有能力做出来这样一份方案。

自此以后,一颗关于乡村的小小的种子埋在她心里。她决心把专业知识融化在乡村的大地上,去尝试,去学习,去创造,成长为一株坚韧又挺拔的小草。

扎根,是久久为功的毅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大一结束时,亢伊洋在专业100余名同学中,排名第11名,处于边缘状态;在忙碌的学习工作中,她曾怀疑过自己努力的汗水能否浇灌出成功的花儿?于是她找到了自己的班主任蒋愉老师谈心,蒋老师聆听了她的困惑与迷茫,给她分享了自己读书的经历、自己曾经带过的学生的经历。老师一次次地肯定她,鼓励她,让她相信自己,只要一直在路上,就总能看到曙光。

申报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时,老师带着他们从筛选期刊、阅读文献、分析文献开始,找到选题,尽管老师带病休假,却依然在深夜为他们修改申报书,提出指导意见。顺利立项后,老师更是在访谈技巧的锻炼、论文撰写的过程中给予了他们无微不至的启迪与指导。随着调研的进行,他们课本上抽象的理论深刻地融化在每一次实践里,亢伊洋和朋友们更是借助“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前往雅安的古路村进行调研,把曾经困惑的理论利用在当下实际的研究中,最终取得了全国三等奖的荣誉。

大三结束,亢伊洋的综测成绩从专业第20名进步到第3名,必修成绩从专业11名进步到第4名,更是和自己的朋友们一起,在“正大杯”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全国商业精英挑战赛创新创业竞赛等诸多赛事中取得了全国三等奖及以上的奖项。

生长,是自给自足的信念

不畏苦寒,自得其芳。作为团队负责人,亢伊洋在“希望田野”青年职业发展训练营中,带队为广安市干埝村撰写了乡村旅游策划方案,并作为团队代表前往贵州,完成项目汇报,以第一名获2万元种子基金。在“熊猫大使”可持续生计与自然教育工作坊中,与小组成员一起为黄龙景区撰写了中英文解说词。她不断锻炼自己作为队长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和平村的民宿杨老板、鹿坪社区的周大伯、住在村头的大娘、蟠龙村的张村长、古路村的庆大哥……一个个鲜活又充满生命力的人,他们在乡村的土地上生存、生活、生长,在一次次与这群人的交往、交流、交心中,亢伊洋意识到:乡村旅游不仅仅是宏观的概念与书本的构架,而是一群真实地生活在那片土地的人民为之奋斗和坚持的事业。当专业知识融化在乡村的土地,不仅是一种自我认同与成长,更坚定了她服务乡村、奉献社会的信念与决心。

如果说被川农录取,是乡村选择了她,那这一次,亢伊洋想自己选择乡村。最终她如愿以偿,被华南理工大学的乡村振兴学专业录取。她在国家奖学金答辩中说到:“人生不应该只有城市的霓虹,也应该有乡村的月光。我感恩遇到了川农,感恩遇到了旅游,更感恩遇到了乡村旅游。如果可以,我愿意如小草一般,长遍山野,把旅游的种子继续洒满乡村,当春风拂过的时候,生生不息,绿意盎然。”